2014年1月17日 星期五

塑化劑事件後



健康知識 
塑化劑事件後 流行病學調查追蹤(健康追追追)
NHRI researcher reveals epidemiologic study on phthalate exposure
 

筆者曾在20113月的國衛院電子報(396期)刊登:「生活中接觸到的環境荷爾蒙 塑化劑」,探討其一般效應、孕婦暴露對胎兒的深遠影響及如何防治等, 沒想到同年5月即爆發了所謂塑化劑事件,當時的食管局檢驗出食品含有違法添加塑化劑的起雲劑,於是快速清除相關食品,懲處非法業者,各界並儘速協助修訂相關法規,本院也全面調查及追蹤國人塑化劑暴露及相關健康效應。

如圖一顯示,目前所探討常見的塑化劑種類包括:DEHP-用途範圍廣,諸如食物包裝材、玩具、醫用器材、錠劑、粉劑、其他含聚氯乙烯的塑膠產品等DiNP- 國內目前用量較少,但漸有取代DEHP的趨勢,特別是兒童的食器、玩具等,BBzP則常見塑膠地板、水管、人造皮革,DBP於溶劑染料、指甲油、乳膠黏合劑、膠囊、塑膠纖維,DEPDMP具較低分子量,常用於保養品、化妝品、香水、除臭劑等。

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是無色、無臭、無味,常溫為液態的人工添加物,很特別的是:它並不會和產品有化學鍵結,所以容易經由容器、包裝材流入飲食中,或破損的傢俱等溢散到空氣中,經由攝食、吸入、皮膚吸收,也會經由醫療器材如導管、噴霧器等進入體內,並很快就會代謝且經由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研究顯示塑化劑也會經由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動物實驗的效應包括雄性素下降、雄性生殖器官及功能異常,並進一步睪丸腫瘤的發生、肝癌及致畸胎等,以及弱雌性作用,壓抑或加速雌性生殖發育等。

相對於動物實驗,人類對塑化劑暴露之相關健康效應的研究較少,鄰苯二甲酸脂類具有內分泌干擾作用,經常藉由荷爾蒙的調控影響了內分泌系統、神經發育和免疫系統等。在胚胎早期,組織由無到有,處於外胚層的神經管裸露在羊水中等諸多情況,受到內分泌干擾物的影響最敏感且深遠;而青春期可謂生殖發育第二快速期,孕婦則於此時乳房發育到達顛峰,所以新生兒、青春期、孕婦、乃至育齡男女,可謂族群中的易感受性族群 目前一般認為生命早期DEHPBBzP暴露與氣喘、濕疹發生風險增加有關;DEHPBBzPDBPDEP與兒童的內、外化行為問題以及自閉傾向等有關並與新生兒生殖器到肛門距離縮短有關;DEPDBP暴露與女孩第二性癥加速出現有關,DEHPBBzP則會減緩發育。目前國際癌症研究機(IARC)將DEHPDBP定為2B等,亦即有限證據顯示為人類可能致癌物。目前的結果常基於小樣本、低暴露、橫斷或病例對照研究之限制,以及量測暴露和效應方法不一等,相關訊息相當有限,需進一步探討。

本院建立合作平台,亟以最佳資源利用率,目前探討的內容包括下述3大類、8小項:
(一)國人不同時期的暴露情形如何?
1)全國性調查:運用「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以及本院孕婦及兒童兩個研究材料,初步分析約一千多位全國一般族群的尿液,估計起來稍早期的暴露可能還要比後期來得高,例如:這次事件的主角- DEHP,以及在1993-1996年收集的DBPDMP,都高於20052008年的樣本,DEHP超過歐盟每日最大容許攝取量(50 μg/kg bw/day)的比率在1993-1996年的是8-11%(以美國20 μg/kg bw/day標準則為:17-27%),20052008年則降為2-4%(美國標準:10-12%)。說不定食品污染的情形在20年前就有,或者有可能早期聚氯乙烯材質的盛裝器具較盛行等原因。

區域別:一般而言南部群眾DEHP的平均值較高,中部地區有較高的BBzPDBP,而都市地區的DEP暴露較高。

性別、年齡的差異:女性則比男性有較高的DEPDBP暴露平均值。年輕族群如0-12歲,有較高的DEHPBBzP16-24歲則有較高的DEP值,一般DEHPBBzPDBP都有隨年齡增加而遞減的趨勢,此與國外大型調查結果類似。本院出生世代追蹤呈現:兒童各鄰苯二甲酸酯類的暴露隨著年齡從25811歲增加,而遞減的趨勢。

與其他國家相比:美國大型調查也顯示:稍早期暴露有較高的情形,但其調查資料從1999年才開始,以相同年度如20052008年收集的尿液來比較,國人DEHP的平均暴露值約略為美國的兩倍,也有較高的 DBP。相反的,美國DEPBBzP則比國人高出數倍。我們的兒童DEHP也有高於歐、美年齡相仿之孩童的現象。

後續將使用當時所收集之問卷及健康檢查資料,探討濃度與年輕族群的生長發育、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及腎功能異常等的相關性。

2)事件前後,兒童、青少年的暴露下降了嗎?
2012年重複量測8-9歲兒童(20092010年曾量測)及13-15歲青少年(20102011年曾收集)於塑化劑事件發生後,尿中塑化劑代謝物的濃度,顯示事件後暴露大幅下降情形:兒童以MBzPmono-benzyl phthalate, BBzP的代謝物)降幅最大,為75%;青少年以MMPmono-methyl phthalate, DMP的代謝物)降幅最大,是59%DEHP代謝物方面,兒童降約34成,但DMP卻加倍。青少年DEHP降約12成,但DEP卻增加23成,尤其是女孩,DEP增約36%,可見非法加入DEHP食品的移除,已經使族群的暴露明顯下降,但青少年DEPDMP的暴露應持續受監控。DEHP每日最大容許攝取量超過美國參考劑量(20 μg/kg bw/day)的比率, 兒童從8.0%降至2.2%,青少年由4.3%降為4.0%。餅乾、零食攝取量與各項塑化劑暴露值,仍有正相關情形,建議針對餅乾零食的包裝材料、添加物進一步探討。

(二)易感受性族群的暴露及相關健康情形:
經由既有出生世代分析出生前(孕婦)後(子代)常見塑化劑的暴露和各健康情形的相關性,目前結果顯示:
1性荷爾蒙、甲狀腺素功能:出生前後之DEHP塑化劑暴露,和新生兒、兒童的性荷爾蒙、甲狀腺素均有顯著負相關之趨勢。

2行為、認知方面:出生前DEHP等塑化劑暴露也與孩童的行為發展有關,結果顯示DEHPDnBP的暴露8歲孩童違規、攻擊行為有關,此部分已完成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期刊修稿。另外,DEHP與其小孩注意力分散有關。進一步亦發現與嬰幼兒的貝氏心智動作量表分數,以及衛氏智力成果有呈負相關的趨勢。

3過敏性疾病:出生前後DEHP等塑化劑暴露與兒童氣喘風險增加相關,尤其以DEHPDEP的相關性較大,男孩又比女孩明顯。

(三)塑化劑與肥胖等早期心血管危險因子:
1代謝症候群探討:孕婦DEHP塑化劑暴露與其孕期體重增加有正相關趨勢,也和其孩童BMI值正相關,也與孩童血清中adiponectinleptin的濃度下降有關。
2)早發性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病的患者,其DEHP暴露顯著較高,暴露濃度與冠心病的嚴重分數指標也呈正相關,而且與發炎指標(hs-CRP)與血栓指標(fibrinogen, D-dimer)也皆呈正相關,而且與營養指標白蛋白(albumin)的濃度呈負相關。意味者DEHP塑化劑的暴露可能增加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
3運用體外動物細胞實驗:初步發現塑化劑DEHP代謝物(MEHP)暴露,會促進脂肪細胞分化並影響脂肪代謝。後續也將探討參與調控的基因及訊息傳遞機轉。這部分有助於瞭解塑化劑導致肥胖、代謝症候群、乳癌等機制,並提供預防和治療的藥物發展等參考。

要證實人類環境暴露與健康效應的因果相關性,有賴於樣本數夠、具代表性族群的長期追蹤,才能知道相關性是否侷限某特定族群;暴露是否在健康效應發生之前等,本院未來將持續探究上述健康因素,包括持續追蹤青春期生殖系統發育及其功能,以及相關癌症風險,與基因型、基因表現的交互作用等,並研討臨床意義和相關預防措施。

日常生活中還是建議避免相關暴露,日常生活中的技巧包括:
1使用微波爐時:盡量使用非塑膠容器,如瓷器、玻璃或是標明適合微波的、不含塑化劑的材質,並且不要加蓋保鮮膜,保鮮膜的柔軟和黏度、延展性來自於塑化劑的添加,油性食物受熱時,更加容易將鄰苯二甲酸酯類帶出而攝入,

2)個人護理用品:如選購清潔、保養、造型、化妝、雨衣、人造纖維衣物等產品時,挑標明「不含塑化劑」,產品若有使用到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會標有phthalate(或縮寫如DEHPDBPBBP DEP DiNP,最後一個字母都是P,指的就是 phthalate),但有時只標有香味劑(fragrance),但可能含有20%塑化劑。另外,著色劑、加亮劑,也都常常有添加。不清楚時可以打電話向廠商詢問。盡量可能使用不含香味劑、著色劑、亮光劑的產品。

3)塑膠容器標示:三角形回收標誌,通常中間3號的是聚氯乙烯材質,其製程通常需添加塑化劑,應避免為原則,5PP材質熔點高較安全, 124號也可以。而7號則可能含有固化劑。一般盡量自備食具或容器佳。





4)小於3歲的兒童:因為容易吸吮手指或塑膠產品,或在地上攀爬等,尤須注意,其單位公斤受到的負荷高,且處於快速成長發育中,建議使用不含塑膠的奶嘴、磨牙器、食器、牙刷、搖鈴玩具等,盡量養成進食前洗手的習慣,室內脫鞋以降低居家粉塵,留意小朋友常滯留的地板、沙發、遊戲室、百葉窗下、汽車內裝等,是否有破損,並支持不用塑化劑的廠商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5就醫時:導管、點滴、血袋等都可能含有塑化劑,可以詢問醫護人員使用不含塑化劑材質的可能性,特別是輸血或透析治療,如洗腎時。

6容易暴露的職業族群:包括參與塑膠製程、包裝廠商、印刷業、畫家、彩妝、彩繪從業或參與人員。我國勞委會針對工作場所空氣中的DEHPDBPDEP 等,訂有空氣中容許濃度標準,為每立方公尺少於5毫克(mg/m3)。

政府管理措施:
我國環保署已經將DEHPDMP 從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改列為最嚴格的第一類管理,DBP則提升為第二類,也就是中央主管機關得以釋放總量來管制其運作等。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亦規定嬰幼兒食品器具及容器不得添加DEHP4種塑化劑,且以塑膠材質為原料者,均需進行材質及溶出測試。

目前也還有很多未解的課題:例如DEHP有抗雄性素,那麼就具有類雌性素嗎?但DEHPBBzP又與女孩乳房發育緩慢有關,為何?近來,美國的環保署及國家毒物計畫(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已將DEHPDBP塑化劑訂為動物可能致癌物質,人類部分則尚待研究中,致不同癌症的機制又各為何?支鏈猶如三酸甘油脂的化合物,進入人體後約有40%先到脂肪組織,是否和親脂性的環境荷爾蒙有交互作用?動物實驗證明母體塑化劑暴露會影響下一代,以及下下一代(F2)的基因表現gene expression),機制如何?多少經由表觀基因(epigenetics)的調控?會有多少的影響?我們生活周遭-從屋內到戶外、大自然,塑化劑無所不在,美國也正在積極開發綠色塑化劑,期能有原來或更佳的功能,而且沒有毒性,但完整的毒性測試需要大量資源與時間,恐怕也不是近期可得。

藉此要特別提醒孕婦,因為上述兒童的健康效應,往往與孕婦暴露值有顯著的相關性,胎兒、嬰幼兒的易感受性大,照道理對孕婦暴露的監控應該要比兒童來得嚴格。由於暴露來源複雜,實際的量測不失為良方,於是筆者研究團隊也集結各地的醫學院老師、產科、小兒科醫師等,由北到南及東部的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國泰綜合醫院-台北及新竹院區、佛教慈濟綜合醫院-花蓮院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高雄義大醫院、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等),進行孕婦的尿液收集和健康檢查,以及新生兒的評估和追蹤等,希能協助孕婦們更加瞭解本身及寶寶的暴露,並能告知如何預防等,目前受訪人數達1,318位,完成新生兒健康追蹤的有692件,竭誠歡迎準媽媽們多加參與,不但照顧自己,也嘉惠寶貝,更對國人健康環境把關,做出具體的貢獻。

感謝:本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中研院潘文涵研究員、 師大連盈如老師、台大蘇大成醫師、本院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研究組鄒粹軍研究員、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國民健康署,以及台灣婦幼世代研究團隊(Taiwan Maternal and Infant Cohort Study – TMICS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