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我画漫画的启蒙老师,是柯明老师——原小民(沉痛悼念吴樾人先生去世)
阅读:1822014-07-24 08:10
想当年,南京日报美术组的武建华、原小民、陈泽新,都是漫画高手,堪称“三剑客”——他们的画,各有特点。。。其中,“原小民”,在我的印象里是“最善于反映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画面十分简练、有趣,以小见大”。其人虽为瘦小,见他,相机总不离手,装备齐全,“产品”多多(他玩相机是入了迷的,十足的发烧友),可谓精力充沛;寡言少语,一旦说话,面露笑容,不乏犀利——也许,我俩名字中都占了个“小”,个儿相仿,算得上投缘。我曾为创作连环画,在他那里索取过一些照片作为参考素材。。。转眼间,我已“古稀”,他也年过“花甲”;我满头白发,栖居朴庐埋头于涂鸦,他却心宽体胖,满世界溜达。。。
今,他为柯明写的一篇“急就章”,从中可见,他是得了吴老先生的真传。难怪,原小民啊,很不一般!
年轻时的原小民勤奋好学
我画漫画的启蒙老师,是柯明老师
原小民(漫画家,资深记者)
我认识吴老师比较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吴老师从下放的金湖农村返回南京后,在江苏人民出版社任编辑。我当时刚进南京日报社,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年轻编辑,因为要组织漫画稿件,在南京漫画老前辈的指点下,拜访柯明老师,并请他指教有关漫画的常识和创作方法。
没想到柯明老师教我画漫画的过程完全不像老师教学生。我遇到的柯明老师是位忘年朋友,是位笑眯眯可爱小老头。当时老师已近花甲,我才三十出头。我天天到文云巷老师家和他一起听邓丽君,在歌声的背景音乐下天南海北聊天,给我看各种各样的“好看好玩的好东西”。老师从来没有给我上过一堂所谓的“美术课”,我却不知不觉掉进了老师编织的“美学大染缸”,不仅学会了在报纸上画很幼稚的讽刺幽默漫画,同时也如芝麻开门般大开眼界,知道了我从小就喜欢看的《红军桥》动画片是怎么画出来的,了解到了漫画和更多美术天地的伟大和广阔。
我最大的幸运是,柯明老师是位难得的不以权威自居也更不迷信权威的“艺痴”。更是一位罕有的美学杂家。只要喜欢的就玩,玩得入迷。好画就源源不断出来了,真神。
我们都喜欢叫他吴老师,出版社中年以上的同行都亲切地称呼他“老吴”。江苏恐怕再没有如此大家被人称为“老X”的了。老师平易近人的为人和个性,是他作品风格的根本,一个喜字,一个纯字可以概括他作品的特色。他的画里的可爱的小老头,完全是原汁原味的他自己。
说吴老师的“玩”,可以形容为玩得开心。八十年代中期的几年,吴老师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带着我挎着相机上街拍照片。一老一少俩人走遍了南京大街小巷,拍摄男女老少形象,作为画画的素材。吴老师着迷醉心于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场景和细节。眼光细腻敏锐,记录下没有改造以前的老南京风貌。我的摄影观察方法就是那时候吴老师传授给我的。
吴老师的家不大,普通的两间套房。和大画家不同,吴老师的家是“作坊”型,不是“客厅”型,看不到名贵的字画古玩架,看不到讲究的沙发茶具高档摆设。吴老师的书房简单说就是一屋子乱纸,我们去玩得自己从纸堆里刨出地方才能坐下。桌上堆满的是他的“玩具”,各种画画的工具材料,没有大画家们喜欢玩弄的珍贵文房四宝,只有他自己亲手“土造”的各种古怪的笔和颜料。半夜三更钻到卫生间冲洗放大照片,一玩就是一夜,活脱脱一老顽童。
在老师这个染缸里,只知道玩,是学不到本领的。吴老师和我们从来没有年龄感觉,但他有他独特的方法让年轻人“高速长进”。他习惯先让你说这个东西好看在哪里,然后再说他的感觉,你自己琢磨说得在不在点子上。如果你说对了,他会以带着小狡猾的“柯明式微笑”说出一个口头语:“对了,对了!”那种满足的神态,好像是替你在得意。
虽然这些熏染使我脱胎换骨大长见识,但更重要的还不止这些,吴老师教会我最重要的人生第一大事,就是做事情必须认真。
吴老师的好朋友和学生都有目共睹,他画画写字能认真到什么程度,不必我再累述。我只说我亲身感受的。
吴老师的画里没有一丝空洞虚浮,是因为他把每一寸画面都要用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和准确的表现方法填满。这种认真是不计成本的。他设计一个作品,设计一页版面,设计一个人物形象,要重复无数遍,直到最完美。稿子的期限催得再急,他不管,慢慢精心弄,不到自己最满意不放手的。这个精神,对我教益太大了。
因为在报社工作,时效概念习惯于急就,所以我画东西只快而不精,很粗糙轻浮。吴老师不说我画得太快,用更本质的提示我形象不能缺乏生活依据和细节,否则形象没有血肉站不起来。这个教诲对我受益终身。平时常有朋友赞我画的小人和景物细节具体,我说你们去看看吴老师的画,里面哪样东西是空想出来的?
年逾九旬,吴老师设计自己作品画册的版式,因为不会电脑,是一页一页用铅笔和线条手写详细注明精确位置、距离、字号、色阶等规格。我保证,在数字时代的今天,任何干美编的要是看见这样的设计稿,一定会感动得落泪。
吴老师的作风,让我懂得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纵有天大的才气,没有认真的态度,是不可能有成绩和成就的。这不仅是治艺,更是做一切事情的天条。
遇到吴老师这样的好老师,是命中的福分。吴老师的为人品德让我感动的还有另一层:对我这样一个一点成绩建树也没有的笨学生,吴老师非但没有开除我的“学籍”,反拿我当知心知己的忘年朋友,使我真的感到了超越事业功名以上的很多很多东西······
吴老师走了,我感觉好冷,好孤独。
(2014年7月17日)
柯明的白描作品欣赏——
今,他为柯明写的一篇“急就章”,从中可见,他是得了吴老先生的真传。难怪,原小民啊,很不一般!
X
上世纪80年代,柯明在家中笔耕不止年轻时的原小民勤奋好学
我画漫画的启蒙老师,是柯明老师
原小民(漫画家,资深记者)
我认识吴老师比较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吴老师从下放的金湖农村返回南京后,在江苏人民出版社任编辑。我当时刚进南京日报社,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年轻编辑,因为要组织漫画稿件,在南京漫画老前辈的指点下,拜访柯明老师,并请他指教有关漫画的常识和创作方法。
没想到柯明老师教我画漫画的过程完全不像老师教学生。我遇到的柯明老师是位忘年朋友,是位笑眯眯可爱小老头。当时老师已近花甲,我才三十出头。我天天到文云巷老师家和他一起听邓丽君,在歌声的背景音乐下天南海北聊天,给我看各种各样的“好看好玩的好东西”。老师从来没有给我上过一堂所谓的“美术课”,我却不知不觉掉进了老师编织的“美学大染缸”,不仅学会了在报纸上画很幼稚的讽刺幽默漫画,同时也如芝麻开门般大开眼界,知道了我从小就喜欢看的《红军桥》动画片是怎么画出来的,了解到了漫画和更多美术天地的伟大和广阔。
我最大的幸运是,柯明老师是位难得的不以权威自居也更不迷信权威的“艺痴”。更是一位罕有的美学杂家。只要喜欢的就玩,玩得入迷。好画就源源不断出来了,真神。
我们都喜欢叫他吴老师,出版社中年以上的同行都亲切地称呼他“老吴”。江苏恐怕再没有如此大家被人称为“老X”的了。老师平易近人的为人和个性,是他作品风格的根本,一个喜字,一个纯字可以概括他作品的特色。他的画里的可爱的小老头,完全是原汁原味的他自己。
说吴老师的“玩”,可以形容为玩得开心。八十年代中期的几年,吴老师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带着我挎着相机上街拍照片。一老一少俩人走遍了南京大街小巷,拍摄男女老少形象,作为画画的素材。吴老师着迷醉心于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场景和细节。眼光细腻敏锐,记录下没有改造以前的老南京风貌。我的摄影观察方法就是那时候吴老师传授给我的。
吴老师的家不大,普通的两间套房。和大画家不同,吴老师的家是“作坊”型,不是“客厅”型,看不到名贵的字画古玩架,看不到讲究的沙发茶具高档摆设。吴老师的书房简单说就是一屋子乱纸,我们去玩得自己从纸堆里刨出地方才能坐下。桌上堆满的是他的“玩具”,各种画画的工具材料,没有大画家们喜欢玩弄的珍贵文房四宝,只有他自己亲手“土造”的各种古怪的笔和颜料。半夜三更钻到卫生间冲洗放大照片,一玩就是一夜,活脱脱一老顽童。
在老师这个染缸里,只知道玩,是学不到本领的。吴老师和我们从来没有年龄感觉,但他有他独特的方法让年轻人“高速长进”。他习惯先让你说这个东西好看在哪里,然后再说他的感觉,你自己琢磨说得在不在点子上。如果你说对了,他会以带着小狡猾的“柯明式微笑”说出一个口头语:“对了,对了!”那种满足的神态,好像是替你在得意。
虽然这些熏染使我脱胎换骨大长见识,但更重要的还不止这些,吴老师教会我最重要的人生第一大事,就是做事情必须认真。
吴老师的好朋友和学生都有目共睹,他画画写字能认真到什么程度,不必我再累述。我只说我亲身感受的。
吴老师的画里没有一丝空洞虚浮,是因为他把每一寸画面都要用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和准确的表现方法填满。这种认真是不计成本的。他设计一个作品,设计一页版面,设计一个人物形象,要重复无数遍,直到最完美。稿子的期限催得再急,他不管,慢慢精心弄,不到自己最满意不放手的。这个精神,对我教益太大了。
因为在报社工作,时效概念习惯于急就,所以我画东西只快而不精,很粗糙轻浮。吴老师不说我画得太快,用更本质的提示我形象不能缺乏生活依据和细节,否则形象没有血肉站不起来。这个教诲对我受益终身。平时常有朋友赞我画的小人和景物细节具体,我说你们去看看吴老师的画,里面哪样东西是空想出来的?
年逾九旬,吴老师设计自己作品画册的版式,因为不会电脑,是一页一页用铅笔和线条手写详细注明精确位置、距离、字号、色阶等规格。我保证,在数字时代的今天,任何干美编的要是看见这样的设计稿,一定会感动得落泪。
吴老师的作风,让我懂得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纵有天大的才气,没有认真的态度,是不可能有成绩和成就的。这不仅是治艺,更是做一切事情的天条。
遇到吴老师这样的好老师,是命中的福分。吴老师的为人品德让我感动的还有另一层:对我这样一个一点成绩建树也没有的笨学生,吴老师非但没有开除我的“学籍”,反拿我当知心知己的忘年朋友,使我真的感到了超越事业功名以上的很多很多东西······
吴老师走了,我感觉好冷,好孤独。
(2014年7月17日)
柯明的白描作品欣赏——
我的更多文章:
- 我行我素(自说自画)
- 10.柯明老师永远在我心里——郜科(沉痛悼念吴樾人先生去世)
- 月临吾池(自说自画)
- 8.忆柯明——孔祥东(沉痛悼念吴樾人先生去世)
- 7.吴叔叔柯明——高欢(沉痛悼念吴樾人先生去世)
- 6.痛惜才子柯明(沉痛悼念吴樾人先生去世)
- 墨客潘小庆
https://draft.blogger.com/blogger.g?blogID=1629575488455636811#editor/target=post;postID=6954250155402582785
阅读:1922014-07-27 10:39X
郜科与我,算是老朋友了。在我眼里,他是一个富有激情和强烈正义感的汉子。去年夏天,他日夜忙于筹备出版“文心墨语丛书”和“全国水墨漫画邀请展”,不料突然病倒。。。目前,正在康复之中,情况良好,值得欣慰!当他获悉柯明去世的消息,情不自禁口述如下,以表拳拳、赤诚之心意——
柯明老师永远在我心里
郜科(画家,江苏省漫画协会会长)
柯明是我老师,是我十分崇拜和尊敬的前辈。
我之所以崇拜他,是他的画好,有特点,有深度。记得,当年的苏联著名漫画家库克雷尼克塞,最为推崇的中国漫画家,不过三两人而已,柯明就是其中之一。
我尊敬他,是他的为人亲和,谦虚,乐意与我们年轻人为伴。我在他那里,不仅可以学到画画的技艺,如何好好地从民间艺术中吸取精华,看他怎样将生活中的“平凡”化为“神奇”;更让我感受到,人老不可怕,艺术家,需要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
柯明老师永别了,但,他永远活在我心里!
柯明作品欣赏——
10.柯明老师永远在我心里——郜科(沉痛悼念吴樾人先生去世纪念我们失去的——《天书奇谭》的动画造型设计师柯明先生逝世
阅读:82014-07-23 20:15标签:杂谈《天书奇谭》的动画造型设计师,画家柯明先生于7月13日在美国匹兹堡市因病逝世,享年92岁。当我们越来越怀念“老动画”的时候,也意识到我们离那个辉煌的时代越来越远了。无论你选择《黑猫警长》还是《葫芦娃》代表你的童年,《天书奇谭》绝对是灿烂星海中特别的一支。怪诞而又滑稽,奇幻又正义,在充斥着爱国教育的幼年时代,它简直是“离经叛道”。
X让我们一起八卦一下,回味柯明大师角色设计的独到之处:
蛋生:蛋生的形象有着中国故事中小童的典型特点:束发髻,红绸。服装是短打的装扮,显示了他的好身手。脸部的细节在于眉毛被画成三根短线,(不像哪吒的剑眉,更增添了一丝趣味)。额头上也有一个跟袁公一样的月牙印记,暗示着他们注定的师徒情缘,在老动画中的角色设计的整体连贯感很强烈,不会有跳脱的感觉。蛋生的名字也很有趣,蛋生蛋长,简单直接。
袁公:不同于一般的仙家角色, 袁公怀才不遇,身材消瘦,
4加载中...8.忆柯明——孔祥东(沉痛悼念吴樾人先生去世)
阅读:3152014-07-23 07:36
画友相聚于淀山湖边(右1孔祥东,左1郜科)
与孔君祥东的交往始于他的“四十大寿”——画友郜科带我去的扬州,住的是当年接待元首的国宾馆。可以想见,祥东的事业有成、面子多大——正是在寿宴上,所见所闻,让我对孔兄肃然起敬。他,写的散文、小说都很棒;出版方面的编印发,他也是行家。。。他开过书店和画廊,在南京乃至全国均有影响。都说“聪明的脑袋不长毛”,孔先生就是如此,我信。十多年来的接触,他的为人和人品,我很欣赏。拜托他办事,可以完全放心。当他获悉柯明去世,毫不犹豫写下了“忆柯明”的文章,点点滴滴,无不让人感到他不是一味的在“悼念”,字里行间,无不表明他对当今画坛“漫雌黄”的批判!窃以为,当今社会喧嚣尘上,能保持自己的一点清醒,并有自己独到的思想,难能可贵!
忆柯明
孔祥东(作家,鉴赏家)
惊悉柯明先生在美国去世,享年92岁。我对他的记忆虽是一鳞半爪,却简单清晰。
柯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即因为要与台湾年迈的父亲团聚,移民美国。而我是在90年代初,从江苏文艺出版社读者服务部办公室挂的两幅画上认识他的。那两幅画,有一幅画面是两手托腮的一个大头娃娃,我那时不懂,只是觉得可爱。发行科长说发行科自成立以来就挂在这里了,但不久搬家就可悄悄给我一幅。搬家后画没了,我却没有拿到。
没想到,2002年初,80高龄的柯明回国送黑发人,我能见到他,并且向他讲述大头娃娃的事,希望请他画一幅。他说到美国后已经不画这种童趣的画了,答应送我一幅现在的画,并且说他近来对书法特别感兴趣,后一次见面即送了我一幅钟鼎文李商隐诗《锦瑟》。那次柯明在国内逗留了有两个月,好像是春节前最冷的时候,江苏人民出版社或蔡玉洗个人对这位退休老人特别照顾,让他住在凤凰台饭店,后来在现已无存的凤凰台美术馆为他办了一个小型展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柯明画集》。
这段时间里柯明像个老小孩,让郜科陪他去看拍卖、看展览,也是郜科陪他到我曾经的南阴阳营家中看钱松喦,看陈崇光。还听他说去看高马得,正好我在他房间时方骏来看他,他与马得聊画戏,方骏与他说至今画山水仍要打底稿,切磋的都是艺事。他身处海外虽早已离开美术圈,但自身并未脱离艺境,仍在对中国画深究不息,且多有心得。有时对国内一些美术现象评析特别独到,印象最深的是,他说,朱新建这样画,如一个懵懂顽皮的小孩,歪着头打转转,受到大人的夸奖,以为打转转好,就不断地表演给大人看。柯明说这样的话,丝毫未显出居高临下的方外高深,只是非常平和的闲聊,相反他感觉自己在美国写字画画没有环境氛围,显得缺乏自信。这些话如果朱新建地下有知,大概也心知肚明吧?或者他会在柯明面前玩世不恭的嘿嘿笑两声,免得我与朱粉论是非。
在美术圈中提到柯明,没有不敬重的,玩画的圈中喜欢柯明画的也很多,圈外人对他的画更是人见人爱。可他在多部动画电影获造型大奖、第六届全国美展获银奖、国内一线画家纷纷走向市场的最好时机,远离了美术圈。说来也怪,美术圈似乎人在人情在,人走就歇菜,李山、杨明义都耐不住在海外被国人遗忘,又杀回国内美术圈。柯明没有怕被人遗忘而回来的打算,于是他的画价便与古画一样,只有喜欢的人悄悄的买,没有起哄凑热闹的吆喝。他的老朋友马得,他的忘年交郜科,画价都比他高,朱新建的画更是热得爆棚。我无意贬损别人,而同类型的画放在一起总是可比的,上述三人恐怕也不敢不敬佩柯明以及他的画。柯明的画要么太高贵,缺乏大众参与的普及性;要么也没有大尺幅、大题材、特别是大数量,没有被资本市场关注;但若任意买到一张恰都是最美、最精致的!
那年柯明回到美国后,通过郜科送给我一幅新作:长须皤然的寿星。色彩明快、线条如紧绷的钢丝、民俗味、装饰性,与他既往的绘画无异,只是更高妙了。可惜在旧家中未取出,不知流落何处?我向柯明先生致歉!
2014年7月15日于南京- 京
7.吴叔叔柯明——高欢(沉痛悼念吴樾人先生去世)
阅读:2422014-07-22 07:31
X
陈汝勤与儿高欢、儿媳喻慧高欢,著名画家高马得的大公子。他,有幸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基因,十分聪慧和灵巧,不仅能说、能写、能画,刻印也是一等,柯明常用的几方印章均出自他手。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二十年前,我们与董欣宾一起去山东曲阜——作为老董,其博学多才,无可非议,但是,在当地走马观花中,未料“马失前蹄”,他选中的一块“田黄石”,被高欢一眼看穿。。。老董固执其见,结果还是失算——为此,高欢能“拣”得许多宝贝,能开马场,能建博物馆,能抱得才女归。。。也就是顺理顺章之事。当他得知柯明去世的消息后,信笔写下了“吴叔叔”这篇思念之文,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真挚和谐趣之情,值得一读——
吴叔叔柯明
高欢(画家,鉴赏家,南京古歌艺术博物馆馆长)
吴叔叔柯明先生原名吴樾人于2014年7月13日在美国匹兹堡市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2岁。
“吴樾人,一九二三年出生于福建福州。一九四五年肄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前身为杭州艺专)西画科。一九四九年后历任江苏新华日报社美术编辑,金湖县文化馆美工,江苏人民出版社美编、编审。曾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江苏分会常务理事。曾在江苏省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阿福—柯明水墨画选》、《柯明画集》、《柯明画选》等。柯明的绘画承传中国民间艺术和水墨大写意画传统,并融汇西方现代画风,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我7月14日接到的来自原小民的微信讣告。
吴叔叔就这么走了,在92岁的高龄。遗憾和悲伤。但也确实是高寿了。阿弥陀佛!愿他往生路上勿经八难!他是看着我长大的,在我父亲母亲的同事中,他真是可敬的!这第一可敬的是为人,第二是他的才华、还有就是他的幽默。在他的一生中,真是有太多太多的爱恨情仇。从民国到新中国,又到了“美帝国主义”的美国,这三个时代,真是三三得九。我算了算,前三十年,中三十年,和后三十年的终结。他的家庭是国民党政府的高干,也就是现在说的官二代,根红苗正。当时蒋委员长过大寿,他是代表首都的学生为蒋委员长献鼎的好学生。可想而知,这在那个时代是极大的殊荣。我想他一定是三好学生。在那个时代,他绝对是追求民主自由的叛逆青年,对国民党政府的所作所为极其反感。在国民党政府撤退台岛的前夕,他受中共地下党的动员,孤身留下,迎接民主自由的新中国。他那时在国民党首都的南京已是很有名气的著名青年漫画家之一了,在《中央日报》就职。解放后,他与我的父母同在新华日报社的美术组工作,任美术组组长,那时他的漫画作品与大名是三天两头见报的。新华日报社的美术组是当时报社最有趣最好玩的办公室。在新中国的新华日报社吴叔叔可没少受罪,被怀疑;被审查;写交代;受批判,革命运动没完没了。这些事情都是在我父母下班之后窃窃私语中听来的。我那时在鼓楼区一中心小学读书,学校的大门右手边的第一个院落就是他的家,有时中午我会沿着上海路、华侨路,跑去爸爸妈妈的单位食堂混饭吃,路上常常碰见他,他总是提着个黑皮包,低眉顺眼地低着头走路。那时候小小的我,脑袋里阶级斗争这根弦是紧绷着的,怎么人一会好一会又变成坏人了?这让我非常纠结。有一次听我父母说他又倒霉了,在路上碰见我,他看了我一眼我楞在那儿,一直很有礼貌的我却没有招呼他,这几十年前中午邂逅的情景一直伴随着我,是什么心情,我一直在想。我觉得很过意不去,这个抱歉一直在我的内心深处纠结着。文革中,他们全家也下放了,去了苏北的金湖县。后来他又与我的父母在同一个单位江苏省出版社工作。我们住得很近,在鼓楼附近的青云巷一带。他很喜欢跟小年轻玩,我们兴趣相投,对民间美术有着共同的兴奋。我们那时跟他玩的一群人,有原小民,速泰熙,后来成为大作家的叶兆言,还有朱新建,卢新民等。改革开放了,他玩录音机,极喜欢台湾歌手邓丽君。邓丽君的歌一定给他带来了很多对亲情的思念。他玩照相,背个相机在新街口一带满街地拍美女。他还为我拍过我抱着女儿在新街口逛街时的照片,黑白的,拍得好极了。他玩什么都是发烧友级的。他总是夸我的图章刻的好:“比谁谁谁强多了。”改革开放的春风给他带来了新生,怎么就申请了去美国当移民?这移民申请拖了很多很多年,在这申请的过程中,他常来我们家,跟我父母诉说他的纠结。在这好日子来到时,他的申请得到了批准。当美国人了就可以去台湾看望他海隔一方的亲人。听说他在美国很辛苦,并不快乐。多年后他又回到了南京,非常非常地感慨,南京的现代化,钢筋水泥的大厦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这对他来说实在是不可思议,怎么比美国的楼又高又多。他跟我说,在美国的饮食很不习惯,连鲫鱼汤都喝不到。我为他做了些菜,当然有鲫鱼汤,他用餐的表情,那种满足,场景历历。他一直很想回国,因种种原因,就像他当时申请美国移民时的纠结,又伴随着他的晚年。在这期中我去美国,最想看的就是吴叔叔,遗憾的是我的愿望也搁浅了。我真想跟他聊聊他那三三得九的真实人生!后来我跟原小民要来了他在美国的电话,在他走之前的半个月,我们通了话,他高兴极了。他告诉我他在托卢新民一起编他的画册,以及他的计划,头脑极清晰。
在我父母辈的朋友中,我最心疼的就是他,他的家庭生活也不幸福。他真是太倒霉了。我真的不想用这个词儿,如果有来生,愿他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里呢?随他吧。
6.痛惜才子柯明(沉痛悼念吴樾人先生去世)
阅读:3282014-07-21 10:30惊悉柯明先生去世,诸多亲朋好友纷纷提笔写下许多怀念文章。今选我的老同事、老编辑、也是前辈艺术家高马得夫人陈汝勤先生的一篇《痛惜才子柯明》的短文——陈老,年已89岁,冒着酷暑,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X2001年,高马得、陈汝勤夫妇(左1、2)与柯明留影于南京王强寓所
痛惜才子柯明
陈汝勤(画家,资深编辑)
吴越人,我的老同学、老熟人,在一起十几年的老同事,在一个办公室里,我对他太熟悉了,我们平时都喊他老吴。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在内迁的“杭州国立艺专”同学,我又与他的前妻李梅篱在四川“歌剧学校”同学,学校停办后,把我和李梅篱分在“杭州国立艺专”,老吴就此与戏剧导演界名人“李林园”的女儿相遇了,他们相识相恋,结婚,婚后有了家,老吴就没有回杭州,在南京“中央日报”任职,当时常见到他用吴越的名字发表漫画,他痴迷艺术与南京的华谷平,南师的宋征殷美术老师,还有一个姓黄的军人搞了一个沙龙式的“阿特里”小集体。
南京解放地下党劝吴越人留在报社,他留下来了。他是个才子,很能画,华君武在北京“人民日报”曾想把他调去,后因他的“历史”没有调成,他留在解放后的“新华日报”美术组,马得、我与田原,我们几个人相处了十几年,志趣相同,非常融洽。
老吴家住在上海路,我和马得住随家仓,离的很近,两家来往不断,两家的孩子们也处的很好,只可惜老吴婚姻有变,过的不太幸福。但老吴常带着他的画到我们家,我们也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互相探讨,那种友谊温暖的交流使人难忘。
老吴是中央日报的留用人员,父亲又在台湾某电台任台长,姐弟等均在台湾,五十年代在审干时,他当然是首当其冲的,认定他是留下的特务。审查时,搞逼供。逼供来自斯大林,康生继承的最好。当时叫老吴交代“阿特里”是个什么特务组织,他说是艺术交流的活动,当然通不过,于是就用逼供的方法,首先隔离审查,逼他交代“阿特里”的行动。他说了,绝对不相信,就日夜轮班诱供,他受不了这种折磨,只好瞎说。如果翻供,会搞的更凶,他就顺着他们说的编,说在新华书店接头,最后竟然编出发信号叫那边来炸“三河闸”(当年重大的水利工程)。审查的人得到如此重大的“收获”,如获至宝,提出你能这样如实交代,一定给你原职原薪不动,照常上班,这样可以启发有问题的人交代做个典型。
结果真的叫他到人民大会堂,当场把编出的一套特务行动在众人面前交待了。
幸好那位姓黄的军人在福建查出“阿特里”没有问题,在南京却闹了一场笑话。老吴后来改名“柯明”(是可以清白的意思),即使如此,每次有运动还是饶不了他。文革后他决定离开,申请移民去美国,一等就是八年才批下来。
他真不该走,美国埋没了他的才华,他的兴趣广泛,他经常想点子玩,我手上有他画的假石刻,一下子他又仿民间“神马”作画,又玩儿照相机,他的这种艺术思维,很受众多的同行喜爱,所以不少中青年都喜欢围着他专,他也很开心。
时代变了,他也开心了,结果他却走了,美国没有他的友人他的知己,没有发展的天地,所以他常常都要回到南京来,见见自己的老熟人,老朋友,今年来他身体不行,想念他的人他想念的人只能写封信,去个短信之类的毫无情趣,没想到他会这么快的走了。晚年如他能留在国内真的会有一番辉煌的成就,可惜了一个才子。
2014.7.19.于南京高云岭 年八十九
我的更多文章:
- 9.我画漫画的启蒙老师,是柯明老师——原小民(沉痛悼念吴樾人先生去世)
- 8.忆柯明——孔祥东(沉痛悼念吴樾人先生去世)
- 7.吴叔叔柯明——高欢(沉痛悼念吴樾人先生去世)
- 5.柯明的笑容(沉痛悼念吴樾人先生去世)
- 4。柯明的画(沉痛悼念吴樾人先生去世)
- 3。柯明的画(沉痛悼念吴樾人先生去世)
5.柯明的笑容(沉痛悼念吴樾人先生去世)
阅读:3692014-07-20 11:23因为与柯明是朝夕相处的同事,我习惯地称呼他“老吴”。其实,老吴,既老又不老——那“老”字,就是他在艺术上的造诣十分老到;不老的是他的心态,他就喜欢跟我们年轻人在一起混。在我心目中,他就是那么年轻、英俊、和蔼、可亲——特别是那一撇小胡子,他的着装和形象,与孙中山先生十分相似。当年,我们后生对熟悉又亲近的人均尊称为“老”。
他的笑容,至今难忘——
X
2001年,柯明回国探亲时在我南京旧寓一聚——
右1为《江苏画刊》老主编刘典章
右1为江苏美术出版社编审卢浩
柯明在昔日老同事、新华日报老记者王强家中一聚——
左1为王强
左、中是高马得、陈汝勤夫妇
右1画家蒋义海
2003年秋季柯明在南京美术馆举办画展——
右为柯明昔日好友方骏(画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附画友方骏的一篇纪念文章——
可爱的笑容
—怀念柯明先生
方骏(画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我一直叫他吴老师,因为他本名叫吴樾人,柯明是他的笔名。他长我二十岁。早在六十年代初,我在南京师范学院(现南师大)美术系读书时,实用美术课的余乐孝老师带我们几个同学去柯明先生家访问。那时他家住在上海路第一中心小学旁的老院子里。窗台上放着一排他捏的小泥人,二三寸高,着上简单的颜色,都是儿童形象
圆乎乎的脸蛋,圆乎乎的身体,非常可爱。印象中柯明先生的笑容也很可爱。
再次见到他已是“文革初期”。我在淮阴,“四清运动”已是尾声。筹备反对道会展览,要画挂图下乡展览。我知道柯明先生那时下放在苏北金湖县乡下,我向上级报告,他最适合画这种挂图,要求借调他来画挂图。不久,他就来到清江市,我们一同住在淮阴县招待所,他穿着一双草鞋,黑黑的,瘦瘦的,他说,他从南京下放来苏北农村时感到不会再有画画的机会了,便买了一套木工工具,农活干完了,就做木匠活。没想到这次来搞展览又能画画了。仍然是一副可爱的笑容。他根据提供的文字材料,画的挂图非常形象而又生动。我非常佩服,认真地向他学习。
文革结束后,落实政策,他调回南京。在出版社工作,我到南艺读研究生,我们来往更加频繁了。几乎每星期都去他家一两次。那时他住在青云巷的一间房子里,院墙边也有一间小平房。下班后,他就在小平房里画画,画彩色的连环画《中国成语故事》,创作动画片《天书奇谭》。晚上很冷,我们就找些旧报纸,在火盆里点火取暖,颜色也不会结冰。他画的《中国成语故事》,我画的《三颗宝珠》都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野间奖”。我俩一起去北京领的奖。
1977年,我去扬州出差,碰上城里河道清淤,捡回很多古青花瓷片,带回南京。我背了一大书包瓷片到他家,与他一同欣赏。他异常兴奋。不断称赞青花瓷上的图案用笔率真﹑造型概括生动。第二天,我又去他家,师母说他也到扬州捡瓷片去了。两天后他也带回来不少瓷片,他说城里清出来的河淤已经运到乡下做肥料,洒到田里了。他是尾随到郊区田里好不容易才捡到这一点。我们把捡回来的瓷片选了一些带到南京博物院,找到研究陶瓷的专家王志敏先生。他办公室里有张很大的桌子。见到瓷片,他兴致很高地把一片片瓷片按年代顺序排列在桌子上,操着杨州口音:“景泰﹑成化﹑万历﹑乾隆﹑嘉庆……”。还有几片没有年款,瓷口较粗,瓷色不白,釉色较灰暗,他说这几件比洪武还早。他说扬州古城,千年河道,百年沉积,是个陶瓷博物馆。你们碰到清淤真是幸运。我们三个人整个上午都在欣赏这些瓷片,已过中午仍然意犹未尽。
柯明先生的水墨画里就有青花瓷画的韵味,浓浓的墨色与淡淡花青、洋红相溶在洁白的宣纸上,煞是好看。他主张水墨画可以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质朴,生动,率真的特色。他用细墨线勾出物象,大笔染上翠绿,洋红,民间木板年画的味道。他用白粉在宣纸上画线,画人物服装上的图案,再从背面满纸染上花青,蓝印的花布的味道。用暗朱砂画出人物大形,用墨线画衣纹﹑图案,漆器的味道。我把他的水墨画介绍给中国外文出版社, 出了一本外文版的《柯明画集》,他要我写了篇评介文章,刊在画册后面。封面上印着一个带毡帽的老头,扛着一个草把,上面插着蚕茧做的小鸟,彩纸的风车,老头吹着短笛叫卖,一副可爱的笑容。
我知道他一生坎坷,但他总是把人间温馨的美好的情感表现在他的画里,犹如那个饱经沧桑的老头,一路吹着短笛,一副可爱的笑容。
在我的眼里,柯明先生是个天才,他处理形的夸张手法,表现形式的丰富多彩,令我佩服不已。
我有一阵子觉得自己才气不够,画不下去,柯明先生便拿出了他勾草图速写本给我看,一页页画满“阿福”的草图,构图相同,局部修改,画面上儿童的鼻子只是一个小点,但它与眼睛的距离非常重要,在草图上只为了这个点的位置,他反复起稿,直到把这个点移到几乎与眼睛成一条线才有幼儿天真可爱的感觉,他告诉我画画不能一蹴而就,是一点点试出来的,他现身说法告诉我“没有天才,只要你耐心的反复尝试,一定能画好”。四十多年来,他的鼓励一直推动着我在创作上的探索。
4。柯明的画(沉痛悼念吴樾人先生去世)
阅读:1772014-07-18 06:54X
说明:彩照为卢新民先生拍摄;黑白照为原小民先生拍摄。
我的更多文章:
- 8.忆柯明——孔祥东(沉痛悼念吴樾人先生去世)
- 7.吴叔叔柯明——高欢(沉痛悼念吴樾人先生去世)
- 6.痛惜才子柯明(沉痛悼念吴樾人先生去世)
- 4。柯明的画(沉痛悼念吴樾人先生去世)
- 3。柯明的画(沉痛悼念吴樾人先生去世)
- 2.柯明的画(沉痛悼念吴樾人先生去世)
3。柯明的画(沉痛悼念吴樾人先生去世)
阅读:1532014-07-18 06:51X